2005年3月11日,星期五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《家人将她推向绝境》一石激起千层浪
郑秋莲,让我们来帮助你
本报记者 汪嘉林 文 见习记者 陈立波 摄

  本报3月9日刊登了《家人将她推向绝境》的报道后,郑秋莲坎坷的生活经历、悲惨的命运前途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,一些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,对其丈夫和婆婆的行径表示了强烈愤慨,更有好心人表示,愿意为郑秋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  淳安的郑小姐孤身一人在杭打工,她第一个打通本报的热线:“大家都是淳安老乡,虽然我并没什么钱,但至少我是健康的,如果她到医院去治疗,我愿意去服侍她……”她留下了联系电话,还再三嘱咐记者:“如果秋莲在哪家医院治疗一定要告诉我。”
  王志民(化名)是因赌博而被“请进”杭州市公安局治安拘留所的。3月9日,管教民警冯国庆将当天的《浙江法制报》作为法制教材送到王志民手中时,《家人将她推向绝境》这篇报道深深感动了他。次日,他向民警说出了自己的愿望:“郑秋莲太可怜了,我要捐款给她!”由于身处拘留所,王志民便打电话给妻子,让她从银行取3000元,让民警冯国庆转交给记者。冯警官还向记者转达了王志民的嘱咐:“我想和她结对子,以后秋莲在生活上发生任何困难都可以来找我。”
  另外,宁波的一位先生和杭州一位不愿留名的大爷也专门打来电话,表达了向郑秋莲捐款的愿望。
  除了这些好心人外,浙江省肿瘤医院也通过本报向郑秋莲伸出了援助之手。“我们院领导看了报道之后非常感动,一些护士、医生也几乎是流着眼泪看完报道的。郑秋莲的确太可怜了,几乎就是在家等死,如果我们不为她提供帮助,怎么对得起白衣天使的称号,怎么对得起‘救死扶伤’的宗旨?”省肿瘤医院院长余传定激动地告诉记者。
  接一次电话、受一次感动。两天的时间里,爱意一次又一次地流动在记者的心里,也激荡在我们整个报社。本报领导带头开展了为郑秋莲捐款的活动,两天之内,报社员工的捐款数额也屡次刷新,最终定格在3070元这个数字上。
  今天记者带着社会各界和本报员工的6000余元捐款,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殷切关怀,将再一次前往淳安县屏门乡丁家畈村看望郑秋莲,并将她接到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。同时,本报将继续开通援助热线:0571-85212130,如果有好心人愿意捐款给郑秋莲,请汇款至:浙江省杭州市省府路11号,浙江法制报转郑秋莲收,邮编:31007。并请继续关注本报的后续报道。